2022年9月7日至9日,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情況下,受到國內計量研究單位、計量技術應用單位、政府計量主管部門以及國際法制計量組織、部分國家計量管理部門、國外計量技術機構以及全球知名計量測試儀器儀表生產企業等眾多國內外組織、專家和學者的廣泛關注,并由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與上海高登商業展覽服務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2022第四屆中國國際計量測試技術與設備博覽會”(簡稱“CMTE CHINA”)在江蘇.南京國際展覽中心成功舉辦!進一步發揮計量在國家科技、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帶頭作用,促進國家計量測試行業高質量發展。博覽會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并受到了各方業內人士的廣泛關注。博覽會的成功舉辦得益于各界領導的高度重視、得益于國內外行業組織機構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體展商、各計量相關單位的熱情參與。▌領導重視,行業組織支持 博覽會期間得到中國計量協會理事長吳方迪;中國計量測試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馬愛文;原國家質檢總局計量司副司長鐘新明;原國家質檢總局計量司 副司長劉新民;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戰略中心 副主任于連超;江蘇省儀器儀表學會秘書長 陳熙源;中國計量雜志常務副主編 楊學功以及各地計量主管單位領導親臨博覽會現場,相關領導還出席國際計量測試論壇并做主題發言。博覽會還得到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中國計量協會、中國計量測試學會、江蘇省儀器儀表學會、中國計量協會智能傳感專委及相關計量機構的大力支持。助力CMTE CHINA博覽會的成功舉辦,并促進了中國與相關國家在計量測試領域的交流和合作。▌企業滿意度達92%以上,成交額超1.5億 第四屆中國國際計量展陣容強大,博覽會總展出面積為12000平米,共吸引來自國內外282家計量測試企業與16576名觀眾親臨現場參會。展品范圍涉及計量基準標準、質量檢測、精密測量儀器、測量試驗設備與裝置、數字化測量控制系統、智能儀器儀表、傳感器等測量器件、工業智能網聯系統、測量控制軟件、工業4.0計量測試解決方案、量子化計量技術與應用以及用于貿易結算、能源資源、環境保護、醫療健康、安全防護和行政監管的先進計量器具產品和數字化實驗室系統其他眾多類別。該博覽會會為計量企業提供了形象展示和產品推介的平臺,經調查,參展企業滿意度達92%以上,成交額超1.5億,意向訂單多達1200余項,展現了國際計量博覽會強大的號召力。▌多場精彩活動接連上演 本屆計量博覽會以“數字時代的計量”為主題,以“展覽+論壇+培訓及系列活動”的活動形式展開。除展會活動外,博覽會期間還舉辦了“智慧監管與計量信息化建設研討會”、“智能傳感產業技術交流會”、“國際計量測試發展論壇”、“產業計量專題培訓(線上)”、數字時代的計量-計量行業數字化轉型相關論壇等活動。同時還評選2022中國計量器具產品獎。參展與參會嘉賓一致認為,本屆博覽會帶領了計量測試領域創新的未來之路。▌數萬觀眾參會,網絡瀏覽量超9萬 本屆博覽會備受市場關注,為期三天的展會共有16576觀眾到場參觀,其中包括各地計量院院組織參觀有12家,各地協學會組團8家,各計量所及檢測機構57家。吸引國內外計量行業相關采購人員前來參觀洽談,給觀眾展現全方位的產業平臺。另外,為了豐富展會宣傳方式,博覽會主辦方運用了圖片直播和視頻直播平臺,展會期間圖片直播瀏覽量已超過57000人次,線上展覽小程序瀏覽人數達36000余人次。博覽會的組織方表示:中國國際計量測試技術與設備博覽會的成功舉辦,反映了計量作為國之大器必定會受到業內外各方的廣泛關注,同時也反映出計量測試行業的發展日新月異,有極大的行業探討價值,從側面也肯定了本次盛會能夠給予這樣一個好的交流平臺的必要性與重要性。
新華社北京3月15日電 中共中 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 央軍委主席、中 央財經委員會主任習近平3月15日下午主持召開中 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研究促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問題和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基本思路和主要舉措。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我國平臺經濟發展正處在關鍵時期,要著眼長遠、兼顧當前,補齊短板、強化弱項,營造創新環境,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推動平臺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要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拿出抓鐵有痕的勁頭,如期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會議聽取了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關于促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的匯報,聽取了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自然資源部關于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總體思路和主要舉措的匯報。會議指出,近年來我國平臺經濟快速發展,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顯。平臺經濟有利于提高全社會資源配置效率,推動技術和產業變革朝著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方向加速演進,有助于貫通國民經濟循環各環節,也有利于提高國家治理的智能化、全域化、個性化、精細化水平。我國平臺經濟發展的總體態勢是好的、作用是積極的,同時也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一些平臺企業發展不規范、存在風險,平臺經濟發展不充分、存在短板,監管體制不適應的問題也較為突出。會議強調,要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從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的戰略高度出發,堅持發展和規范并重,把握平臺經濟發展規律,建立健全平臺經濟治理體系,明確規則,劃清底線,加強監管,規范秩序,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國內和國際,促進公平競爭,反對壟斷,防止資本無序擴張。要加強規范和監管,維護公眾利益和社會穩定,形成治理合力。要加強開放合作,構建有活力、有創新力的制度環境,強化國際技術交流和研發合作。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促進平臺經濟領域民營企業健康發展。會議指出,要健全完善規則制度,加快健全平臺經濟法律法規,及時彌補規則空白和漏洞,加強數據產權制度建設,強化平臺企業數據安全責任。要提升監管能力和水平,優化監管框架,實現事前事中事后全鏈條監管,充實反壟斷監管力量,增強監管權威性,金融活動要全部納入金融監管。要推動平臺經濟為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服務,加速用工業互聯網平臺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發展先進制造業,支持消費領域平臺企業挖掘市場潛力,增加優質產品和服務供給。要加強平臺各市場主體權益保護,督促平臺企業承擔商品質量、食品安全保障等責任,維護好用戶數據權益及隱私權,明確平臺企業勞動保護責任。要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支持和引導平臺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加強基礎研究,夯實底層技術根基,扶持中小科技企業創新。要加強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會議強調,我國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是黨中 央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要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系統觀念,處理好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短期和中長期的關系,以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為主,以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為關鍵,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空間格局,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要堅持全國統籌,強化頂層設計,發揮制度優勢,壓實各方責任,根據各地實際分類施策。要把節約能源資源放在首位,實行節約戰略,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生活方式。要堅持政府和市場兩手發力,強化科技和制度創新,深化能源和相關領域改革,形成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要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有效統籌國內國際能源資源。要加強風險識別和管控,處理好減污降碳和能源安全、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糧食安全、群眾正常生活的關系。會議指出,“十四五”是碳達峰的關鍵期、窗口期,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要構建清潔低碳安全的能源體系,控制化石能源總量,著力提高利用效能,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深化電力體制改革,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要實施重 點行業領域減污降碳行動,工業領域要推進綠色制造,建筑領域要提升節能標準,交通領域要加快形成綠色低碳運輸方式。要推動綠色低碳技術實現重大突破,抓緊部署低碳前沿技術研究,加快推廣應用減污降碳技術,建立完善綠色低碳技術評估、交易體系和科技創新服務平臺。要完善綠色低碳政策和市場體系,完善能源“雙控”制度,完善有利于綠色低碳發展的財稅、價格、金融、土地、政府采購等政策,加快推進碳排放權交易,積極發展綠色金融。要倡導綠色低碳生活,反對浪費,鼓勵綠色出行,營造綠色低碳生活新。要提升生態碳匯能力,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控,有效發揮森林、草原、濕地、海洋、土壤、凍土的固碳作用,提升生態系統碳匯增量。要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推進國際規則標準制定,建設綠色絲綢之路。會議強調,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硬仗,也是對我們黨治國理政能力的一場大考。要加強黨中 央集中統一領導,完善監督考核機制。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扛起責任,做到有目標、有措施、有檢查。領導干部要加強碳排放相關知識的學習,增強抓好綠色低碳發展的本領。中 央財經委員會委員出席會議,中 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列席會議。摘自:新華網
近日,中 央財經委員會召開第九次會議研究了兩大議題,一是促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問題,二是現碳達峰、碳中和的基本思路和主要舉措。央視新聞30分《綠色低碳 光伏將成為中國未來重要電源》中 央財經委首要將光伏等確立為主體能源 中 央財經委會議指出,“十四五”是碳達峰的關鍵期、窗口期,要著重做好以下幾項工作。要構建清潔低碳安全有效的能源體系,控制化石能源總量,著力提高利用效能,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深化電力體制改革,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從“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深化電力體制改革,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這段措辭上看,中 央財經委這一表態明確了光伏、風電作為未來主體能源的市場地位。這是中 央部委將光伏、風電等新能源定義為主體能源,其意義十分重大。光伏、風電被確立為主體能源,意味著其將享有與煤電相同的市場地位,未來將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將光伏確立為主體能源之時,中 央主管部委還在不斷出臺利好政策,支持光伏行業健康發展。 國務院五部委: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進風電、光伏健康發展 3月12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國家能源局聯合下發《關于引導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促進風電和光伏發電等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的通知》,制訂了10條解決光伏、風電欠補、補貼來源等方面的措施。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國家能源局,五大實權部委、機關聯手,加大對光伏、風電的金融支持力度,為“十四五”光伏、風電大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能。 工信部:引導光伏企業減少單純擴大產能的光伏制造項目 五部委出臺“金十條”前一天,國務院直屬的工信部又發布一項利好。3月11日,工信部發布《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2021年本)》和《光伏制造行業規范公告管理暫行辦法(2021年本)》,以引導光伏行業健康高質量發展。在此之前,全國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發展新能源。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財政部、生態環境部、人民銀行均發出利好光伏的聲音和政策。 財政部:進一步支持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發展 財政部3月5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查《關于2020年中 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1年中 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下發。《報告》明確,支持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進一步支持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發展和非常規天然氣開采利用,增加可再生、清潔能源供給。 生態環境部:確保2021年6月底前啟動上線碳市場交易 2月26日至27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赴湖北省、上海市調研碳市場建設工作。他強調,要把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我國新的碳達峰目標與碳中和愿景的重大宣示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從戰略全局認識和把握應對氣候變化目標任務,積極穩妥推進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 十四五規劃:大力提升光伏規模 加快發展中東部分布式 此外,國務院近日下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十四五”規劃》),將光伏等新能源列為八大戰略新興產業之一。同時,《規劃》別強調了大力提升風電、光伏發電規模,加快發展中東部分布式能源,建設一批多能互補的清潔能源基地,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提高到20%左右。 綜上可見,3月初迄今,已有國家能源局、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人民銀行、生態環境部、工信部、銀保監會、 中 央財經委、國務院接連發出利好光伏的聲音和政策,彰顯國家支持光伏發展的意志是堅定不移的。尤為值得一提的是,中 央財經委將光伏等新能源確立為主體能源的立場,進一步增強了行業信心,“十四五”期間光伏必大有可為。